先说结论
失恋后为什么那么痛苦?
- 你不敢面对孤独,所以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
- 你不会接纳你自己,所以无法修复你的自尊
很多人在失恋后会迷茫:
“为什么我不是完美的?为什么我有瑕疵?为什么我不值得被爱?”
所以你会在失恋后极端地认为,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。
如果想要走出失恋的阴影,就需要面对人生两个基本的命题:
1、自尊 2、孤独
我们先来说如何修复自己的基本自尊和基本自信,再去说说为什么失恋和“孤独感”紧密相关。
失恋后,一个人维持多年的高傲的“自我”就地崩塌。
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必须面对一个议题,那就是“找回自己的自尊”。
即,修复我们破碎的“自尊感”,趁着这个成长的机会,让我们更爱我们自己。
先说几句话:
任何人不能随意品议你的价值,
任何人更不能随意否认你的价值;
我想失恋后“自我和解”这个过程肯定很难,因为会不断地想“为什么他不爱我了,我到底哪里不够好”,不断地评判自己、批判自己、试图改变自己...
你会日渐消瘦、烦躁焦虑、不停地质问自己:为什么自己不够好,为什么为什么...
因为我们被我们深爱、深深信任的人狠心地抛弃、拒绝、忽视,这种窒息的感受让我们的尊严成为一个笑话,仿佛人人都可以来踏上一脚,啐之一口。
可我们做错了什么呢,我们只想获得被爱的感受,身为一个人,被世界上另一个人认同,鼓励,拥抱,为什么那个人就突然不爱我们了?
抱持着这种混乱的理念,我们变得沮丧、颓废,生活失去了方向,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发生了偏差,让我们失去了对外界的安全和信任。
正因为我们如此把我们百分百的信任给予了一个人,把全部的期待都傻傻的、毫无保留地给予了他,所以他的一句毫无感情地“我不爱了”,就能让我们深刻地怀疑:
人的内心,到底值不值得令人信赖?
以及,
“我们自己,到底值不值得被爱?”
如果你现在就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,那我就给你一句肯定的回复:
“你值得被爱,你值得一切,因为本来,这就不是你的错。”
你要相信,就算全世界都在抛弃你,全世界都说不爱你,全世界都令你怀疑你自己的价值,这都不能阻挡“你值得被爱”的事实。
你此时可以自卑,可以认为自己很傻,太容易自我感动,太容易被欺骗,但这都不能决定“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”。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只有你自己可以定义。
这个过程不用太快,没错,你没听错,走出失恋的过程不必过于纠结时间,而是要去仔细深刻地感受自己,感受自己的感受,趁着自己最脆弱的时刻,去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:
我真的一无是处吗?
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为什么我现在这么难受?
他/她内心里是怎么看我的?
他/她对我的看法,真的能决定我的价值吗?
除了他/她,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爱我了吗?
...
这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就是在“重建自我概念”“修复受损的自尊”。我们在面临重大变故时,你首先要看清自己的羞耻感和愧疚感,牢记这不是你的错。
而这个过程你就会看到,两个人的关系不是那么非黑即白,两个人分手和“对方不爱了”一点关系都没有,这并不是谁的错,因为人生的路都是要自己走的,那一刻,你们就是在岔路口走向了不同的方向。
·再说说“自尊”的题外话:
分手后我们的自尊感很低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毫无价值,无非就是两个原因:
- 太关注“自我”,所以只会看到负面的自己
- 太关注“他者”,所以反而根本看不到自我
很多时候,我们的自尊之所以很低,之所以觉得痛苦,是因为我们太关注“自我”,太关注自己的感受了。
一个人太关注自己的痛苦、关注自己的抑郁情结、悲伤等各种情绪,就会放任自己沉溺于感受中,而屏蔽了许多本可以快乐起来的机会。
也许很多人会爱上这种沉溺于悲伤情绪的体验,因为这样就避开了现实,避开了“自己让自己开心起来”的责任。
而我们之所以觉得放不下,是因为我们太忽视“自我”了。我们太关注对方,就会忘记去保护自己、照顾自己,看到自己的价值和闪光点。
你现在要做的,就是看到自己的“自我”,与自己建立“共生关系”。[1]
一味沉浸于破旧的关系里,只会让你越来越下沉,越来越堕落,越来越走不出来。所以你要努力让自己看到自己,学会自己认可自己,自己对自己评价,而不是努力让别人看到自己,让别人对自己评价。
当你看到了自己,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,你的羽翼就会渐渐丰满,失恋杀不死你的,任何事也杀不死你,它只能使你更强。
“现在的人,很怕面对自己”
我昨天看到一个教授说这句话时,我突然就明白,为什么人们会在感情里那么偏执,为什么人们那么急于渴望建立亲密关系,为什么在分手后会突然变得歇斯底里。
人为什么要谈恋爱?为什么那么渴望和另一个人黏合?
因为我们最害怕面对自己,最害怕沦落为一个孤独的人。
因为一个人的时候你无路可逃,无处可藏,沉默的空气逼迫我们看往自己内心的深处,而人最怕的,就是剖析自己,洞察自己。
社会喜欢崇尚“失恋文学”。《失恋33天》,《和莎莫的500天》,为什么就能引起大家的共鸣,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失恋了,我们就必须要面对一个血淋淋的事实:
“你又成为了那个孤独的个体,而人生来就是孤独的。你无论怎么探寻摆脱孤独的方法,到最后,你还是会终究面对终极的孤独。”
我们都有过在沉闷的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,无聊地刷着手机,突然想起自己到底是谁,自己有什么价值,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,然后陷入无尽的焦虑....
所以失恋后的痛苦显示出我们对孤独的回避:我们害怕和一个人分离。因为和恋人在一起,才能让自己安心,能减少孤独带给自己的焦虑感。
失恋后的痛苦,就来自于这种无尽的孤独。
这样说可能有点哲学,但你细细回想,小时候我们在面临亲人离世时,内心会莫名地有一种说不上来的“悲痛”和“孤独”,心里面就好像被挖了一个巨大的洞一样。
悲痛、孤独、内心缺失了一块...这些不就是我们失恋后的感受吗?我们通过恋人、伴侣、亲人,不断地防御自己对孤独的恐惧,现在防御失效了,恐惧、悲伤、焦虑就要吞没我们...
而那些最终能从失恋里走出来的,就是学会了一个人生活,接纳了独处时的自己,学会了就算自己身边一个个人弃自己而去,自己都能闲适、波澜不惊处之。
因为每个人都是孤独的,我们独自来到这个世界,又独自离开。
不管和谁在一起,结不结婚,生不生孩子,分不分手,都会觉得孤独,能填补孤独的东西不存在的,就算是你和他重新在一起,你还是会再次感到不安和孤独。
这也是“存在主义心理治疗”的治疗理念:
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,我们本质是孤独的,我们因孤独而焦虑,因孤独而去建立关系,因孤独而去爱人,因孤独而害怕失恋。
很多人都受不了一个人的生活,受不了恢复单身的生活,因为无法和自己独处,所以会想通过恋爱来麻痹自己。
但孤独感是永远伴随着我们的。能完全代替孤独的人不存在,能代替孤独的感情更不存在,人的本质是孤独的,是漂浮的。
通过失恋,你就会习惯一个人的生活,重回一个人的生活,你不会害怕一个人在拥挤的地铁里,身边没有任何支撑物;你也不会羡慕那些成双成对人,你不会畏惧一个人去生活。
你不会害怕别人会突然离开你、抛弃你、否认你、拒绝你。
因为你的内心,是充盈的。
所以想要走出失恋的阴影,你就要先学会“如何与孤独相处”。
而要学会与孤独相处,就是要面对自己,直面自己的一切,学会一个人能长时间呆在房间里,一个人快乐,一个人悲伤,一个人喜怒哀乐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失恋的感受就会渐渐逝去,取之而来的,就是一个能安然自若、坦然面对一切质疑、面对一切痛苦的自己。